
每天下午4点半,孩子们放学后到哪里去?一直是让不少家长感到为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番禺区不少学校携手正见教育,积极引入其多样的校内课后个性化科创课程,开设机器人、无人机、3D动画编程、实物编程、科学探究、3D 打印、无线电测向、车模航模、AI 创意设计等课程,让科学探索的种子在孩子们的课后时光中扎根生长,零距离触摸科学脉搏,为孩子们搭建从 “仰望科技” 到 “勇敢创造”的桥梁。
10月30日(星期四)下午放学后,沙墟一小学一年级十多名孩子背着书包,提着装有百拼机器人配件的小箱子走进学校的信息化教室,参加由正见教育为他们这个年龄段量身打造的百拼机器人课程。
当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拼接机器人螃蟹。
孩子们动手拼接机器人
沙墟一小学信息科技科组长刘涛告诉记者,学校携手正见教育推出课后个性化托管“430”百拼机器人编程班,是响应“双减”与数智教育政策的素质教育实践。课程以百拼机器人为载体,融合动手拼装与积木式编程,通过趣味课题引导孩子们探索机械原理与编程逻辑,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们计算思维、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孩子们在演示制作的机器人螃蟹
刘涛表示,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百拼机器人编程班既解决了家长课后接送难题,又依托专业师资与个性化指导,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接触科创知识,契合学校“数字赋能、融通育人”的发展理念。课程兼顾安全性与趣味性,为孩子们搭建了科创启蒙平台。
同一时间,东湖洲小学四年级6班谢达夫和十多名同学在学校信息化教室里参加百变机器人编程课。
孩子们在上机器人编程课
记者在编程课堂上看到,来自正见教育的授课老师将复杂的编程知识“解码”,用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最熟悉的动画情节来破解编程难题,课堂生动而有趣。
授课老师表示,教育的初衷不在于教会孩子们机械使用编程工具,而在于让孩子们学会从现象看到本质,理解人工智能背后的基本概念原理,更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在谢达夫同学眼中,参加百变机器人编程课,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思维和应变能力,收获不少。
正见教育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课件
正见教育负责人罗杜忠告诉记者,为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打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作热情。低年级着重趣味启蒙,课程以机械搭建与图形化编程为主,在动手与趣味中埋下科学种子;高年级则侧重技术应用、项目式探究与竞赛能力培养。通过科创学习,孩子们在浓厚的科创学习环境中发挥合作与探究能力,为未来适应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人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让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记者认为,大力发展青少年科创教育,已不再是单一领域的倡议,而是全社会共识的 “时代选择”。番禺区校内课后服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专业、安全、有效、精彩的课后“菜单”,共同助力更多孩子在课后时光点燃兴趣、挖掘潜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袁辉 陈国添
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