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发起了高烧
嘴里还长了好多溃疡
喉咙痛得啥都吃不了
……
近期,不少家长发帖称
自家孩子突然精神不振
蔫了吧唧的
像泄了气的气球
结果送去医院一查
他们感染的
正是传染性极强的“疱疹侠”
疱疹性咽峡炎
展开剩余85%不仅宝宝“中招”
家里大人也有跟着“中招”的
↓
5月,成都疾控就曾发布重要提示
近期需重点关注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有什么症状和特点?
要怎么做好护理?如何预防?
跟督督熊一起来了解
每年4-7月是高发季节
传染性和流行性极强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都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
该病呈现传染性和流行性极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疱疹液及被其污染的手、玩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也可感染,每年4-7月是高发季节。
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有何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有:
1
发热
特点:发病突然,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38~40℃),少数高达40℃以上。
持续时间:通常发热2~4天。
2
咽痛与拒食
大龄儿童:可能表现为咽喉疼痛、吞咽困难,伴随精神差、嗜睡或食欲下降。
婴幼儿:因口腔疼痛常流口水、哭闹不止、拒绝进食或喝水。
3
口腔疱疹与溃疡
早期表现:咽峡部(如咽腭弓、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出现散在的灰白色小疱疹,直径约2~4mm,周围有红晕。
进展:疱疹通常在1~2天内破溃形成溃疡,引发明显疼痛,导致孩子拒食、流涎加重。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警惕重症信号⚠
极少数患儿(多由EV-A71感染)可能并发脑炎、心肌炎等,出现以下情况需紧急送医:
△ 持续高热不退(超过3天)
△ 抽搐、意识模糊
△ 呼吸困难或心跳加快
△ 四肢冰冷、皮肤花斑
不过不必过于担心,单纯疱疹性咽峡炎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引起的并发症较少,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危及生命。
万一“中招”,如何治疗?
没有特效药!但可对症缓解:
✅退烧:体温超过38.5℃可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缓解疼痛:用生理盐水擦拭或漱口,或遵医嘱使用口腔喷雾。
✅补液防脱水:少量多次喝凉水、吃流质食物(如冰牛奶、果泥、蛋羹)。
❌ 避坑清单:酸性果汁/坚硬食物/热汤(会刺激溃疡)。
❌ 抗生素无效: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乱用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
❌ 避免外出: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暂不与其他儿童接触。
注意: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抽搐、脱水(嘴唇干、尿少、泪少)需立即就医。
虽然此病毒传染性强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分恐慌
提前做好预防很重要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隔离患者:患病儿童需居家休息1周,症状完全消失,包括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3天再返校。
✅清洁消毒:玩具、餐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高温煮沸,衣物阳光暴晒。
✅增强免疫: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充足睡眠,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最后也要提醒大家
疱疹性咽峡炎的“表兄弟”手足口病
也处于流行高峰期
引起感染病原体、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流行季节……
都是一样的
同样要注意做好防护哦!
↓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图源:深圳疾控)
快转发周知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