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三大技巧之「正心」3
就是通常说的「心放到了肚子里」。
所以,「正心」,「心」向「隐性世界」回归的路线,就是「心下沉」,而且是「一沉到底」。
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虽然没有对「心」进行专门的论述,但是,所有的「心」字符,都是「下沉」的字型,请见下图。
图片
2、「正心」的四大步骤
第一大步骤:感受到「心」
「心」比「感知的主体」更容易感受到。
「感知的主体」的自我感受与「显性人体意识设定」的意识活动混合在一起,所以,「感知的主体」的自我感受不太容易从混合的「意识体验」中分别出来。
而「心」因「情绪变化」会发生位置变化,因此,很容易能够感觉到「心」的位置。
「功夫:心智系统转换」的基础工夫,主要集中在「意识」与「情绪」发生变化时的体验中。
因此,只要去感受「意识」与「情绪」发生变化时的体验,就能找到到「感知的主体」与「心」。
找到「心」的那种感受,这是开始「正心」前的第一步。
我们平时只要关注自己「情绪」变化时,「心」的位置,基本上都能找到「心」。
「情绪」高涨的时候,「心」的位置很高,在心脏以上的位置,情绪特别厉害的时候,会有到喉咙,甚至到大脑的体验。
没有「情绪」,特别宁静的时候,「心」的位置会很低,会有一种「在肚子里」的体验。
有时候,「情绪」很低落的时候,「心」的位置也会很低,在「心脏」以下的位置。
这里要作一个区分。
有的练习者反映,在练习「心往下沉」的时候,会有一种「心里很难受」的感觉。
之所以,会有这种「心里很难受」的感觉,是因为「正心」第二大步骤「沉心」练习没有做好。
感受到「心」以后,只要按照「沉心」的方法去「沉」,就会感受到人在特别放松宁静时「心」的「沉静」,而不会有「心里很难受」的感觉。
第二大步骤:学会「沉心」
在「心智系统」中,「意」负责「发号施令」,「心」负责「号令执行」。
只要「意」发出「心往下沉」的指令,「心」一般都会「往下沉」。
但是,「心」在「往下沉」的过程中,「意」一定不要着急,要感受着「心」慢慢地、轻柔地「往下沉」。
因为对「心」来说,「往下沉」是TA第一次接收到的指令,一开始会有不熟悉的情况出现。
这个时候,如果「意」的指令下得很猛、很急,就会出现「心里很难受」的情况。
因为在「心」的「记忆库」中,只有「情绪很低落」的时候,「心」的位置才会很低的记忆。
所以,「意」下的指令很猛、很急的时候,「心」就会根据「情绪很低落」时「心」位置,「沉」到那里,并且把「很低落的情绪」强化出来。
这样「沉心」练习者就会感觉到「情绪」很低落、很难受。
其中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意」下达的「下沉」指令太猛、太急了。
对于初学者来说,「意」下达「下沉」的指令以后,第一不能猛、第二不要急。
因为「心」第一次接受到这种让「心」本身直接「下沉」,不需要任何「情绪反应」的指令,「心」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需要有一个过程。
「意」只要平静地感受着「心」的下沉,「心」就会慢慢地、顺利往下沉,不会出现「心里难受」的「情绪反应」。
我们把自媒体命名为「心智玩家」的本意就是:
要把「功夫: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过程,当作一种「玩」的过程。
因为人只有在真正「玩」的时候,才能沉浸、才会耐心、才有乐趣,这样的人都是「玩家」。
急功近利,学不会「功夫:心智系统转换」。
第三大步骤:指挥「净心」
最早开始练习「沉心」的时候,可以试着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环境下进行练习。
但是,随着练习的深入,需要在各种场景下进行「沉心」练习。
这个时候,练习者就会发现「心」不太好「沉」了。
因为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心」里的「情绪」会特别强烈地冒出来。
「情绪」一冒出来,「心」就「沉」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就要让「意」指挥「心」去进行「净心」。
「修身」三大技巧之「正心」论说
对“心”有过深入的研究,有过深入的感受。且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言“正心”有两个阶段,闻所未闻,妙不可言!
兄弟姐妹打他潘别根不义人玩玩,善良有义气及气主气人玩才余多财
内容和观点都不错。同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一致,有境界和格局。但是它是广告。
一笔糊涂账。心和心,虽同名但实质不同。心不在,是哪个心不在啊?心无处不在。
真是高人呀,和佛家的静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受教了老师。
修身就是修心丶去心,心若磐石心不动。达到无心的状态。(心不在是心即是无丶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