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外交部一则"近期避免前往日本"的提醒,让不少计划赴日旅行的中国公民陷入两难。社交平台上,关于赴日机票退票的讨论持续升温,网友们的遭遇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象——有人欢呼"秒退款",有人却要为退票损失买单。这背后的政策差异,折射出旅客面临的现实困境。
打开朋友圈和小红书,不少网友晒出了令人意外的退款经历。一位用户分享的携程退款截图显示,"因日本航线特殊处置方案"获得了全额退款;另一位在飞猪平台购票的消费者也表示,退票流程"快得不敢相信"。这些顺利退款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国航、东航等国内航空公司承运的航班上。
据了解,多家国内航司近期推出了针对日本航线的特殊退改政策,允许旅客免费取消或改签机票。这一人性化举措获得了广泛好评,有网友感慨:"没想到这次航司反应这么快,点赞!"某航空公司客服人员透露,只要符合政策规定,退款通常能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
然而,预订了全日空、日航等境外航空公司机票的消费者,面对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多位网友反映,这些航空公司明确表示"没有特殊政策",退票需按常规规定扣除高额手续费。一位计划带全家出游的消费者无奈晒出聊天记录:"客服说退票要损失6800元,这相当于机票价的70%!"
这种政策落差让不少旅客感到不公平。有业内人士指出,境外航司通常参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标准制定退改规则,调整政策需要更复杂的决策流程。但消费者显然难以接受这种解释:"同样是从中国出发的航班,为什么待遇差这么多?"
事实上,机票退改问题由来已久。去年12月发生的"携程代金券退票事件"仍让人记忆犹新——消费者吴先生申请退票时,仅收到68元现金和6824元代金券。类似案例暴露出机票代理行业的普遍问题:高额退票费、强制代金券补偿等操作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
律师指出,根据2021年实施的《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航空公司应当明确告知退改签规则,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消费者遇到权益受损时,可通过民航监管部门或司法途径维权。
这场突如其来的退票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航空服务的人性化差距。当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出行计划时,旅客期待的不仅是规则执行,更是企业的温度与担当。或许,这次事件能成为推动行业改进的契机,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少一些后顾之忧。
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