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下午,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广中心与广州市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明日之星创业加速计划”结业典礼在粤传媒大厦成功举办。
值得关注的是,典礼现场有8个成熟度高的创业项目与海珠区成功签署落地意向书,标志着海珠在吸引港澳青年创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铺就港澳青年融入湾区“快车道”
典礼上,主办方代表逐一为优秀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其中学员冯卓锋计划依托海珠琶洲的区位优势,采用“独立站+社交媒体运营”的模式启动跨境电商项目,他表示:“作为港澳青年,能参与 “明日之星” 培训计划,既是对自身潜力的认可,更是站在大湾区人才培育的高起点上。未来希望能带动身边更多港澳青年成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海珠作为广州中心城区及大湾区重要枢纽,始终融入湾区建设,促进粤港澳三地融通,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务实行动,持续吸引湾区青年在海珠安居乐业、创业兴业,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科创方面,海珠推动琶洲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面向青年开放共享,联合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37所高校组建专业联盟。在产业方面,积极构建“一展两地”“产业飞地”等产业联动模式,全区已集聚港澳企业超1600家。在服务方面,琶洲客运口岸自2023年试运营以来,累计运送旅客超36万人次,往来香港机场单程仅需2小时,“硬联通”效能持续释放。
为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在创新驱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海珠区以“深度培育、资源整合、服务创新”为三大抓手,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助力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深化创业培育,点燃湾区青年“创业梦”
海珠区始终大力推动粤港两地融合交流,例如推出的“明日之星创业加速计划”,致力于为湾区青年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企业考察与资源对接服务,助力港澳青年突破地域限制,整合湾区资源。
该计划通过系统培训,围绕商业模型、路演实战、政策解读、创业经验分享及国情教育等核心模块,全面提升学员创业能力。
此外,还组织学员走进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参访清智孵化器·琶洲模方、三七互娱全球总部、海珠湿地以及阿里国际站(广州)跨境创业孵化中心,并与海珠区青年商会开展座谈交流,有效增强港澳青年对海珠发展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据介绍,计划实施以来,已推动3个项目荣获市级以上创业大赛奖项,8个项目具备落地条件,培育成效显著。
建强活动矩阵,构筑项目成长“新高地”
当前,海珠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持续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活动矩阵,为创新创业项目搭建高效成长平台。
一方面,该区不断扩容创业孵化载体,已累计培育12家省、市、区级基地,新增4家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推动8家港澳载体集聚发展。

另一方面,该区深入开展“创业指导进基地”系列活动,累计服务189人次,精准对接政策与资源。同时,聚力打造粤港澳人才集聚高地,建成港澳人才就业驿站,联动开展研学、供需对接、创业辅导等活动16场,惠及超千人次。同时,海珠还积极实施“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促成3位导师与10名港澳青年结对,助力其融入湾区职场生态。此外,粤港澳湾创节累计吸引海内外近300所高校参与,征集作品逾万份,形成超千万次媒体曝光,受到湾区青年广泛关注。
构建活力生态,织密创业扶持“服务网”
围绕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海珠区持续深化粤港澳合作,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例如区人社局正积极汇聚各职能抓手,打造“海珠人社融合服务港”。联合建立全国首个阿里国际站跨境创业孵化中心,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创业指导。同时,构建“海菁汇”平台,打造“政—企—协”三方协同服务体系,为青年群体提供全链条就业创业支持。

此外,海珠创新设立跨境劳动关系服务示范中心,通过“1+3+N”服务模式链接港澳劳工部门及工联会等组织,并聘请10名港澳籍人士担任调解员,构建双轨调解机制,有效促进跨境劳动纠纷高效化解。据统计,示范中心试运行以来,已为各类人才提供跨境劳动关系服务超1100人次,服务效能持续释放。
展望未来,海珠区将持续以创新活动为引擎、优质服务为支撑,持续优化人才培育体系、拓展实践渠道,联动更多政企资源与科研力量,不断完善“政—企—协”协同服务机制,深化与港澳地区在人才交流、技术合作、市场互通等方面的资源对接,构建全链条、开放式、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助力湾区青年扎根海珠、成就事业,共同谱写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南方+记者 吴雨伦
通讯员 郑秋彤 吴嘉瑶
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